市面上充斥着琳琅满目的酒类,其中不乏不法商贩售卖的“假酒”。为了避免购买到假货,许多人选择自己酿酒,尝试制作各种粮食酒和果酒等。在短视频软件风靡的当下,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酿酒教程,然而这些教程往往忽略了“自酿酒”潜在的风险和危害。那么,明明是自己亲手用粮食、水果酿成的酒,为何也存在诸多不能忽视的问题呢?
一、甲醇超标
甲醇,这种无色、透明、带有酒精气味的液体,是酒在发酵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产物。无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,甲醇的产生都是必然的。但关键在于,正规酒厂拥有专业的操作流程来降低甲醇含量,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。而在自酿过程中,由于酿造方法、原料、季节等因素的差异,甲醇含量往往难以控制。
甲醇对人体的伤害极大。一旦摄入量过多,便可能引发急性中毒,表现为视力模糊、恶心、胃部疼痛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、呼吸中枢麻痹、昏迷甚至死亡。长期摄入还可能引发慢性中毒,如眩晕、昏睡、头痛、消化障碍、视力模糊和耳鸣等,严重时可能导致双目失明。
我国对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指标有着严格的规定,如白酒(粮谷类)中的甲醇含量需≤0.6g/L。而自酿酒由于无法有效控制甲醇含量,很可能超过这一标准,给饮用者带来健康风险。
|
(g/L)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二、杂醇油与糠醛超标
杂醇油和糠醛是酿酒过程中常见的副产品。杂醇油虽然能赋予酒一定的芳香,但含量过高则可能引发“上头”现象,并带有麻醉性,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,引起头痛、呕吐、咳嗽和腹泻等症状。而糠醛则主要来源于小麦麦麸等酿酒原料,其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倍,仅次于甲醛。临床症状包括烧灼感、头晕、意识丧失等。
由于家中酿酒的环境和设备限制,“自酿酒”往往难以有效去除这些有害物质,从而增加了饮用风险。
三、细菌污染
细菌污染是“自酿酒”中更为常见的问题。家庭酿酒环境和设备的有限性,使得仅仅通过开水煮容器的方式无法完全消除微生物。酿酒原料中的糖类为酵母提供了适宜的营养,但同时也为其他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。一旦细菌污染发生,不仅会影响酒的品质和口感,还可能对饮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。
四、容器易爆炸
在“自酿酒”的发酵过程中,糖类等物质会被转化为酒精,并产生大量气体。这些气体在封闭容器中积累,形成压力。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限度,便可能引发爆炸。因此,在酿酒过程中需要留出空间、盖子拧松以备发酵。但如何掌握拧松的程度却是一个难题,尤其是对于初次尝试的人群来说。盖子过松会导致密封差,细菌、空气进入容器导致变质腐烂;而盖子过紧或忘记放气则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。
综上所述,“自酿酒”虽然看似简单有趣,但其中潜藏的风险和危害不容忽视。在享受酿酒的乐趣时,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。如果真的想要尝试酿酒,建议选择专业的酿酒设备和技术支持,或者购买正规渠道的酒类产品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52999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