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酒的来源,无外乎就两种。
一种是由某位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来的,比如仪狄或者杜康。另一种是大自然的野果子或者粮食自然发酵产生的,这类在我们今天看来正常的事情,在上古时代被视为神物。
仪狄,这位古人,说法众多。有的说的大禹时代的人,是男是女都有争议,传说中有记载最早酿酒之人。
杜康,曹操的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,今天我们太熟悉了。和仪狄一样,是哪个朝代、生在何时何地,仍然是迷。
到了清代,杜康是什么地方的人,说法更多。有说是湖北的,有说是陕西的,也有说是河南的,甚至还有说是山东济南、江苏江阳的……
这些都是传说,离我们太遥远了,无法考究其真实性。
仪狄和杜康都是传说中的人物,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人,生活在哪个朝代,是哪里人,在哪些地区活动,这些都是个未知的东西。
有的资料提到,如果仪狄和杜康真的存在,那为什么唐代、宋代、明代没有这些记载?直到清代才出现?
不管真假吧,总之,到了清代,白酒就出现了,也许在这之前,根本还没有蒸馏酒,都是自然发酵的酒,和我们现在自酿葡萄酒的过程类似。
我们现在的杜康酒也是80年代才成立的酒厂,并非一直传承下来的。
起因是1972年的时候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,会晤周总理时提出曹操那句名句“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”,想喝上一杯。不知是不是田中不了解中国白酒历史,还是有意这样说。
后来,在总理的指示下,有关部门寻找与杜康有关的历史文化有关的地方建立了酒厂。分别是陕西白水、河南伊川和汝阳。但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,并没有品牌的概念,虽然都叫杜康酒,但并没有冲突。跟现在可以不一样,为了一个品牌的文化价值可以争得头破血流。
现在的酒厂都喜欢搞各种寻根溯源的文化活动,这些只不过是商家为了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神秘感,而营销出来的东西。
但从古至今,酒却是真实存在的。
古人或许是出于偶然的原因,发现了剩饭剩菜会发酵变味这种自然现象,经过摸索发现了酒这个神奇的东西。
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,都是蒸馏酒,是近代才出现的。
酿酒,主要就是两个环节,一个糖化,一个是酒化,这两个过程就是发酵。
糖化就是把粮食(高粱、大米、玉米、糯米)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,其转化作用的就是曲。
酒化就是将糖化的粮食转化成乙醇,就是俗称的酒精。在糖化和酒化的过程中,又产生了酸类、醇类和酯类物质,也就是白酒的香味来源了。
蒸馏出来的白酒,经过陶坛的存储和时间的雕琢陈化,喝起来口感更佳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酒越老越好喝。
到现在白酒的阶段,酱香型和浓香型的生产工艺又不一样,清香型又是一种代表。
酱香和浓香的高中低温度制曲,所产生的酒也有很大区别,各家酿酒也有很多细微之处,真要深究起来,比喝醉了酒还要累不知多少倍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50006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