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,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,酒也是一样,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。关于酒的起源,历来众说纷纭。不过,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造酒、仪狄造酒、杜康造酒三种。
猿猴造酒
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,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。而在自然界中,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,故常要有所储存。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、石洼中,久而久之,果实腐烂,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、酒浆,因而有了“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”、“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”等传说。
这在我国的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。明代文人周旦光的(蓬拢夜话)、李日华的(紫桃轩又缀)都提到黄山猿猴造酒的故事。李哗写道:黄山多猿揉,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,酝酿成酒,香气溢发,闻数百步。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,不可多,多即减酒痕,觉之,众揉伺得人,必肠死之。无独有偶,清代文人李调元在《粤东笔记》、陆柞蕃在《粤西偶记》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。李调元写道:琼州(今海南岛)多孩……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,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,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,味最辣,然极难得。
仪狄造酒
相传在夏禹时期,仪狄发明了酒《吕氏春秋》中云:仪狄作酒。
汉代刘向所辑的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中写道:“昔者,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,禹饮而甘之,曰: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。"遂疏仪狄而绝旨酒。"这一段文字大体的意思是:夏朝统治者禹的妻子,令仪狄去监造酿酒。仪狄认真加工,酿造出美酒,并把酒奉献给禹品尝。禹喝了酒之后,觉得味道很美,但却说后世必然会有君王因贪饮美酒而亡国的。此事之后禹疏远了仪狄,而且不再喝酒。
这段资料似乎说明仪狄发明了酒,但是他生于何地?在禹的手下从事什么职务?死后埋葬于何处?古籍《吕氏春秋》和《战国策》均未记载,也未见于其他史料,故为传说也。
杜康造酒
有一种说法是杜康:“有饭不尽,委之空桑,郁结成味久蓄气芳,本出于代,不由奇方。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,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,结果发酵成酒。经过反复试验,杜康发现酿酒用的水对酒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,于是他便前往北十多公里的上皇古泉来酿酒。
①杜康将又硬又粗糙的糯米团随手放在老桑树的树洞里。
②长此以往,杜康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他叔叔找了些曲粉让杜康吃。杜康把曲粉也扔进了装饭团的树洞里。
③过了许多日子,杜康扔在桑树洞的秫米团上飘出阵阵香气,秫米团上漂着一层浓浓的汁液。汁液飘出阵阵香味,喝了之后甘甜可口,后人将这种汁液称之为白酒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49389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