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香型白酒,顾名思义就是“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香型而成的白酒”。一般而言,我们常说的兼香指浓酱兼香型白酒。
在国标GB/T15109-2021中,对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定义是:以粮谷为原料,采用一种或多种曲为糖化发酵剂,经固态发酵(或分型固态发酵)、固态蒸馏、陈酿、勾调而成的,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,具有浓香兼酱香风格的白酒。

GB/ T23547,浓酱兼香型的国标标准,浓头酱尾,对于那些喜欢浓香,又对酱香向往的人士,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吗?

选了两款口粮,42度的白云边12年,45度的小郎酒。价格不贵,也都是浓酱兼香的代表。说实话,那句“喝了酱香就回不去浓香”的名言是有道理的,自从喝惯了酱香后,现在真的不太喜欢浓香了。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这样,与老外不同,老外喜欢伏特加,就是喜欢那股单存的酒精味,“香”靠熏肉、香肠和五花肉等来“提”一下,这些都是含有丰富“脂”类的。
中国人不一样,喜欢喝一些有“味道”的酒,单单只有酒精的“醇”味是不行的,很多老外不喜欢茅台,就是茅台太有“味道”了。
清香型的爽净,入口绵,落口甜;浓香型的窖底香,各家都在比老窖池;凤香型那一丝丝的“杏仁”味,介于清香和浓香之间,也深受部分人士喜爱;酱香型的“酱”味,更像“漆味”与“焦糊香”的混合,优雅细腻,是我认为最有“味道”的酒。其他只要“味道”层次多一些,稍有“模糊”感的,就绞尽脑汁的衍生出让人“说不清道不明”的兼香、特香、馥郁香。。。。

喝白酒,一般都是清香和浓香开始,一小部分人爱上了一些小众香型(董香、芝麻香等),大部分人深深爱着浓香。酱酒火了以后,很多人开始入酱酒,喝着喝着就“上瘾”了,这个酱香“味道”足,各品牌各系列也是“千变万化”啊,主要是哪怕业余人士好坏一喝也能感受个八九不离十。喝惯了酱酒后,真的很难回到浓香,反而喝点清香更是舒服。
回头说说这两款浓酱兼香,虽然度数都是四十多度,但口感上真的不比53度的酱香酒的“烈度”差。酱酒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“不配菜也能喝不少的”酒,下咽其实53度的“烈度”感觉是不明显的。这个白云边,喝起来更柔和一些,也更“醇甜”一些,小郎酒个人感觉更“烈”一些,入口也更“呛”,但小郎酒的那种浓香的窖底香更加明显,白云边则更加“清香”一些。其实这两款口粮真的都不错,价格不高,没什么杂味,也比较顺口。但是说实话,酱味并没什么感觉,只是感觉像是浓香酒中兑了一些麸曲酱香的感觉,不要奢望“浓头酱尾”就会品出酱味和回甘,也可能我喝惯了酱酒,兼香还不适应。
两款兼香风格不同,但没有优劣,都不错,性价比高,如果让我推荐,那老酒鬼就选小郎酒,入门者选白云边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29662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